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学术实践能力培养,搭建优质高效的学科竞赛经验共享平台,助力复合型法治人才培育,2025年10月11日,延边大学法学院于学院1楼会议室成功举办研究生学科竞赛经验交流会。法学院副院长康贞花教授主持会议,学院多名骨干教师受邀出席,共同聚焦竞赛备赛技巧、能力提升路径,展开深度交流。
会上,康贞花副院长开篇点明学科竞赛的核心价值。她强调,学科竞赛是检验研究生专业学习成效的“试金石”,更是锤炼学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对学院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法治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次交流会,实现经验共享、智慧碰撞,为后续竞赛备赛注入新动能。
在经验分享环节,三位竞赛指导教师结合自身深耕竞赛指导的实践经验,从不同维度为师生带来干货满满的分享。
负责指导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级选拔赛的朴成敏老师,重点阐述了“精准备赛、能力赋能”的指导思路。他提到,在备赛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深入拆解比赛规则,精准把握评分标准;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专题研讨,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局限,培养从国际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注重在实战训练中锻炼学生——鼓励学生在模拟展示环节大胆表达观点,提升逻辑思维与临场应变能力;对竞赛文书撰写严格把关,逐字逐句打磨,确保每一份法律文书都兼具严谨的逻辑框架与专业的学术表述,助力学生在竞赛中展现扎实的专业功底。
全玉善老师则从“拓宽竞赛视野、挖掘学生潜能”的角度分享心得。她明确提出,法学院学生不应局限于法学类专属竞赛,而应树立“全赛道参与”的意识 ——无论是法学核心领域的竞赛,还是跨学科类赛事,只要能锻炼能力、拓展视野,都值得尝试。她建议各位导师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特长,鼓励学生跳出 “专业舒适区”,积极参与多领域竞赛,在跨学科实践中实现能力互补与综合素养提升。
金燕老师则聚焦“拓展竞赛渠道、丰富实践路径”提出建议。她指出,除了现有常规竞赛项目,师生还应主动挖掘更多竞赛资源——如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征文比赛、不同级别与主题的模拟法庭竞赛等,这些赛事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还能从不同维度锻炼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庭审实战能力与法律思辨能力,建议学院与导师共同梳理优质赛事资源,为学生搭建更丰富的竞赛实践平台。
分享环节结束后,康贞花副院长作总结讲话。她对三位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强调本次经验交流会既是对学院过往学科竞赛成果的凝练与升华,更是对未来研究生育人工作的前瞻布局。她表示,学院将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持续完善“竞赛指导—学术训练—实践创新”一体化培养体系,进一步强化导师在竞赛指导中的引领作用,鼓励师生以赛为媒、教学相长,在法学学科建设与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新征程中携手并进,续写佳绩。
本次研究生学科竞赛经验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师生搭建了高效的经验交流桥梁,更明确了后续竞赛备赛与人才培养的方向,为学院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育优质法治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审:边会格 二审:景明浩 三审:吴东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