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建设和改革,深入推进质量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便于全校师生深入理解审核评估的实质内涵、精准把握审核评估的规范要求,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百问百答》第六期,供全校师生学习使用。
1、什么是“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推动高校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20〕8号),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教政法厅〔2021〕1号)。
2、什么是“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其中“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是党的重大政治宣示,令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立德树人”,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
3、什么是“以本为本”?
“以本为本”是指大学应以本科教育为根本的大学之道时代内涵。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召开,全面部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国本科高校在校生、毕业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是8:1,大学为社会提供的毕业生中87%是本科生,“以本为本”彰显了大学之道的时代内涵。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颁布,高校“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有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
4、什么是“三个不合格”?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5、什么是“八个首先”?
学校应该坚持“以本为本”,推动“四个回归”,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高校党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出台有效措施,做到“八个首先”:
①领导注意力首先在本科聚焦;
②教师精力首先在本科集中;
③学校资源首先在本科配置;
④教学条件首先在本科使用;
⑤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首先在本科创新;
⑥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首先在本科显现;
⑦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首先在本科实践;
⑧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在本科确立。
6、什么是“五个度”?
即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的达成情况。
7、什么是“五育并举”?
五育”并举是指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