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发文件

启智润心 育德树人 |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百问百答(七)

2025年09月02日 点击:阅览:

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本科教育教学优先发展与审核评估的创新变革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为便于全校师生深入了解和熟悉审核评估指标的内涵,系统了解评估流程及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审核评估内涵与重点,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百问百答第七期”内容专题,扎实推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1、什么是“四个回归”

四个回归,是指教育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四个回归要求。

2、什么是“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什么是“六新”?

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体现在“六新”:新判断、新表述、新要求、新措施、新加强、新应对。

“新判断”可以总结为“两个事关”“三个决定”“两个大计”“九个坚持”,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教育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接班人、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育队伍作为基础工作。

“新表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劳”纳入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二是把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作为教育的总体要求;三是明确了新时代学生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提出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六个下功夫”。

“新要求”是对教育提出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新要求,对教师提出了“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的新要求;对书记校长提出了“视办好学校为天大事业的使命感”的新要求。

“新措施”着眼于我国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激发学校教育事业的生机活力、提升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等。

“新加强”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工作专业性强、规律性强,教育部门的干部要加强钻研教育,认真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单纯一条线,不能跟专业教育搞成两张皮,要加强嵌入式、融入式、渗透式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跟专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新应对”要直面“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双重压力,“培养亿万有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双重任务,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重视教育就是重视国家的创造力”的理念,高校要担当起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人文精神的高地,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引领力量。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按照教育部党组的部署,把握好“新、高、实”,做到“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开展好传达。

4、什么是“四有”好老师?

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5、什么是四个“引路人”?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6、什么是“四个相统一”?

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7、什么是“教育家精神”?

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